Tag Archives: 文化

民国以来最著名的四篇演讲

 

第一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200px-Chen_Yinke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

第二篇 救人(北大演说)

蔡元培

220px-Cai_Yuanpei-loc-nodate-crop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第三篇 “研究国故”的方法

胡适

hushi

研究国故,在现时确有这种需要。但是一般青年,对于中国本来的文化和学术,都缺乏研究的兴趣。讲到研究国故的人,真是很少,这原也怪不得他们,实有以下二种原因:一、古今比较起来,旧有的东西就很易现出破绽。在中国科学一方面,当然是不足道的;就是道德和宗教,也都觉浅薄得很,这样当然不能引起青年们的研究兴趣了。二、中国的国故书籍,实在太没有系统了。历史书,一本有系统的也找不到;哲学也是如此。就是文学一方面,《诗经》总算是世界文学上的宝贝,但假使我们去研究《诗经》,竟没有一本书能供给我们做研究的资料的。原来中国的书籍,都是为学者而设,非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作的。所以青年们要研究,也就无从研究起。我很望诸君对于国故,有些研究的兴趣,来下一番真实的工夫,使彼成为有系统的。对于国故,亟应起来整理,方能使人有研究的兴趣,并能使有研究兴趣的人容易去研究。

“国故”的名词,比“国粹”好得多。自从章太炎著了一本《国故论衡》之后,这“国故”的名词于是成立。如果讲是“国粹”,就有人讲是“国渣”,“国故”(National Past)这个名词是中立的。我们要明了现社会的情况,就得去研究国故。古人讲,知道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国故专讲国家过去的文化,要研究它,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种方法:

一、历史的观念。在一般青年,所以对于国故没有研究兴趣的缘故,就没有历史的观念。我们看旧书,可当它作是历史看。清乾隆时,有个叫章学诚的,著了一本《文史通义》,上边说“六经皆史也”。我现在进一步来说:“一切旧书——古书——都是史也”。本来历史的观念,就不由然而然地生出兴趣了。如道家炼丹修命,确是很荒谬的,不值识者一笑。但本了历史的观念,看看它究竟荒谬到了什么田地,亦是很有趣的。把旧书当作历史看,知他好到什么地步,或是坏到什么地步,这是研究国故方法的起点,是叫“开宗明义”第一章。

二、疑古的态度。疑古的态度,简要言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譬如《书经》,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之别。有人说,古文《尚书》是假的,今文《尚书》有一部分是真的,余外一部分,到了清时,才有人把它证明是假的。但是现在学校里边,并没有把假的删去,仍旧读它全书,这是我们应该怀疑的。至于《诗经》,本有三千篇,被孔子删剩十分之一,只得了三百篇。《关雎》这一首诗,孔子把它列在第一首,这首诗是很好的。内容是一很好的女子,有一男子要伊做妻子,但这事不易办到,于是男子“寤寐求之”,连睡在床上都要想伊,更要“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这能表现一种很好的爱情,是一首爱情的相思诗。后人误会,生了许多误解,竟牵到旁的问题上去。所以疑古的态度有两方面好讲:一、疑古书的真伪。二、疑真书被那山东老学究弄伪的地方。我们疑古的目的,是在得其“真”,就是疑错了,亦没有什么要紧。我们知道,[没有]哪一个科学家是没有错误的。假使信而错,那就上当不浅了!自己固然一味迷信,情愿做古人的奴隶,但是还要引旁人亦入于迷途呢!我们一方面研究,一方向就要怀疑,庶能不上老当呢!如中国的历史,从盘古氏一直相传下来,年代都是有“表”的,“像煞有介事”,看来很是可信。但是我们要怀疑,这怎样来的呢?根据什么呢?我们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究其来源怎样,要知道这年月的计算,有的是从伪书来的,大部分还是宋朝一个算命先生,用算盘打出来的呢。这哪能信呢!我们是不得不去打破它的。

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可靠的。据我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上地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我们总要有疑古的态度才好!

三、系统的研究。古时的书籍,没有一部书是“著”的。中国的书籍虽多,但有系统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我们研究无论什么书籍,都宜要寻出它的脉络,研究它的系统。所以我们无论研究什么东西,就须从历史方面着手。要研究文学和哲学,就得先研究文学史和哲学史。政治亦然。研究社会制度,亦宜先研究其制度沿革史,寻出因果的关系,前后的关键,要从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等等里边,去寻出系统来。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进步,这话荒谬得很,足妨害我们研究的兴趣。更有一外国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说中国自从唐代以后,就没有进步了,这也不对。我们定要去打破这种思想的。总之,我们是要从从前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里边,以客观的态度,去寻出系统来的。

四、整理。整理国故,能使后人研究起来,不感受痛苦。整理国故的目的,就是要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现在变为人人能解的。整理的条件,可分形式内容二方面讲:

(一)形式方面,加上标点和符号,替它分开段落来。

(二)内容方面,加上新的注解,折中旧有的注解。并且加上新的序跋和考证,还要讲明书的历史和价值。

我们研究国故,非但为学识起见,并为诸君起见,更为诸君的兄弟姊妹起见。国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实有很大的需要。我们虽不能做创造者,我们亦当做运输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种人是不可少的。

第四 今日青年之弱点

章太炎

zhangtaiyan

 

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作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那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最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

现在青年第二个弱点,就是妄想凭藉已成势力。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籍已成势力。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后来大家都上了袁世凯的当。历次革命之利用陆荣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结果。若使革命诸人听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做去,旗帜鲜明,宗旨确定,未有不成功的。你们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不利用已成势力我是很赞成的。不过已成势力,无论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确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紧的须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不要动那凭藉势力的念头。

现在青年的第三个弱点,就是虚慕文明。虚慕那物质上的文明,其弊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虚慕那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原来人类性质,凡是能坚忍的人,都是含有几分残忍性,不过他时常勉强抑制,不易显露出来。有时抑制不住,那残忍性质便和盘托出。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时候,杀了许多人,所杀者未必皆是洪杨党人,那就是他的残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除恶务尽的办法。这次欧洲大战,死了多少人,用了若干钱,直到德奥屈服,然后停战。我们试想欧战四年中,死亡非不多,损失非不大,协约各国为甚么不讲和呢?这就是欧美人做事彻底的表现,也就是除恶务尽的办法。现在中国是煦煦为仁的时代,既无所谓坚忍,亦无所谓残忍,当道者对于凶横蛮悍之督军,卖国殃民之官吏,无不包容之奖励之,决不妄杀一个,是即所谓人道主义。今后之青年做事皆宜彻底,不要虚慕那人道主义。

现在青年第四个弱点,就是好高骛远。在求学时代,都以将来之大政治家自命,并不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在少年时代,偶然说几句大话,将来偶然成功,那些执笔先生就称他为少年大志。譬如郑成功做了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的八股,中有汤武证诛,亦洒扫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有何不可数语。不过偶然说几句话而已,后人遂称他为少年有大志。故现在青年之好高骛远,在青年自身当然亟应痛改。即前辈中之好以(少年有大志)奖励青年者,亦当负咎。我想欧美各国青年在求学时代,必不如中国青年之好高骛远。大家如能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始足与各国青年相竞争于二十世纪时代也。

來自:古典書城

你所不了解的维基

作者:林家闻 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

发生在前几日的维基被墙风波,又一次将“维基”二字带入公众视野。事后众多媒体/自媒跟风报道,民间舆论也一时沸腾,有扼腕痛哭者,有愤而怒骂者,有漠不关心者,也有趁机甩锅者,然而其中大部分人亦是一知半解。一如时下碎片化与虚假信息流毒的贻害,“不求甚解”与“一知半解”的“差不多精神”背后,恰是中国互联网缺失“维基化”精神十余年所种下的恶果之一。

维基≠维基百科

“维基”(Wiki)这个概念始于1995年,Ward Cunningham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维基网站“Wikiwiki”[1],wiki来自夏威夷语,意为“快点”[2]。正如“Cola”成为所有可乐饮料的通称一般。“维基“这一名词发轫于斯,发扬光大自Jimmy Wales一手创建的维基百科, 随着2007年“wiki”一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3],十年来逐步成为同类型网站的代名词。

wikiwiki的创始人Ward Cunninghamwikiwiki的创始人Ward Cunningham

维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熟悉又陌生。将“维基”简单的等同于“维基百科”是众多思维定式和错误谬见的根源所在。“维基”(Wiki)常见的含义有二[4]:

  • A) 一种网站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多人协作编辑与内容的版本控制,Wikipedia只是茫茫数以万计大小维基网站中的一个。
  • B) 用以生成维基网站所需的维基软件,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维基百科所使用的MediaWiki。

从网站形态上来说,符合维基形式的站点非常之多,大体分为“独立部署”和托管在“维基农场(Wiki Farm)”两种方式,其关系大抵等同于部署私人站点和在blog平台上写博客——前者自负成本,后者免费寄存于商业化运作平台之上。独立部署维基多以非盈利组织的身份出现(.org),依托“基金会”和“捐赠”的模式维系发展,内容涉猎上以学术居多,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百科类维基(Encyclopedia)的典范和最成功者。国内有着极高人气与知名度的“萌娘百科”也是成功范例。 与.org相对的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维基农场(.com),其中的代表是与维基百科同出一枝的“Wikia”。

扩展阅读——维基农场(Wiki Farm)

  • Wikia:全球最大的维基农场,基于Wikia二次开发的MediaWiki构建,Alexa top100,有近40万独立维基站点
  • Gamepedia:专注于游戏领域的维基农场,基于MediaWiki二次开发的Hydra Wiki系统构建,代表网站是WoWpedia
  • wikidot:来自欧洲,全球第三大维基农场,以轻量、便于使用,外表美观著称。
  • atwiki:日本的维基农场,熟悉日本漫画、游戏的用户会经常遇到。
  • 灰机wiki:国内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维基农场,基于MediaWiki二次开发的HuijiWiki所构建。

从软件来说,维基软件也是名目众多,Wikipedia和Wikia所使用的MediaWiki是全球范围内最广为人知的维基软件,其标志性的菊花logo和素白色的页面布局也成为了大众脑海中“最典型”的维基形态。其实除了MediaWiki之外,还有着上百款维基软件系统。

扩展阅读——维基软件

  • MediaWiki:全球范围内最流行的维基软件,基于PHP,开源免费,图标是一朵菊花。
  • DokuWiki:非常流行的一款轻量型维基软件,比MediaWiki更容易上手,同样是开源免费,基于PHP开发。
  • Trac:在Trello尚未流行之前最常用的任务管理软件之一,基于PHP开发。
  • Gollum:基于Ruby开发的维基系统,Github的用户绝对不会陌生。
  • Confluence:Atlassian基于Java的一款维基系统,商用付费,是企业级用户比较理想的维基解决方案。
  • Microsoft Sharepoint:微软自己开发的一套系统,兼具wiki和OA管理等诸多功能,售价不菲。基于ASP.Net构建。

因此无论是从网站还是软件的维度来讲,“维基”都不能简单地与“维基百科”划等号。此次维基被墙事件中遭殃的主要是Wikipedia的除汉语外的其他版本以及MediaWiki.org(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些网站已经能够正常访问了)。

维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2

实际上我在上一条中已经提到了,并非所有的维基都是以非盈利模式运作的,维基之父Jimmy Wales在2001年创建了维基百科,时隔不久于2004年就创立了Wikia——完全商业化运作的维基农场,依靠广告和to B端的合作盈利,目前Wikia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累计融资额接近4000万美元。这个在国内籍籍无名的Wikia,在欧美却是一度十分风光,有着近40万个维基社区和每月数亿的PV,巅峰期常年位居Alexa网站排行top50内,比Quora还高。

Jammy WalesJammy Wales

在许多国内媒体的报道中,Jimmy Wales被想当然的塑造成了“有钱不赚”的圣人形象,当然Jimmy Wales也不可能完全靠着自己早年经营的色情网站来养活维基百科。Wikia同样隶属于维基媒体基金会,其管理层人员与基金会也有重合,其中的关系不言自明。Jimmy Wales自Wikia创立之初就将其看作是Wikipedia的“2.0”与升级版本,在他的维基版图中,Wikia与Wikipedia是完美的互补,而非矛盾关系,wikipedia专注于严肃的知识领域,不赚钱,wikia专注于泛文化娱乐领域,日进斗金。很多人只看到维基百科的社区规模逐年下降,就得出“维基式微”的结论,殊不知wikia的用户量却在逐年递增,随着维基百科内容的逐渐完善,用户在向wikia转移,而不是消失。同理,很多人非常担心$3一次的捐款能否养得活wikipedia,却想不到如果Wikia有肉吃,又怎么会让维基百科喝不到汤?[5]

维基是过时的网络产品?

4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过不少互联网从业者,许多人持有一种“维基是过时产品”的论调,其中不乏一些业内精英。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大众对于维基的曲解甚至是无知。 并非维基的程序员和工程师不会做前端,不会优化userbility,维基卖相上的“过时”恰是源自深层次的内在坚守,Ward Cunninghan在与Bo Leuf,合著的《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维基”的三个基本概念:

  • 维基的所有页面和内容面向所有人开放编辑,应以最纯朴的形式呈现,避免浏览障碍(开放性、易用性准则)
  • 维基通过内链将有意义的内容串联起来组成体系,无论该页面是否存在(言之有物与结构性准则)
  • 维基不应是仔细雕琢的成品网站,应强调浏览者即参与者,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成长(成长性模式)

也难怪很多人要说维基是“过时”的,因为维基(尤其是MediaWiki)处处体现着背离主流互联网产品设计大势的思路。因为追求普世,所以放弃了婀娜的妆容——MediaWiki以极简素白到极致的界面示人。因为倡导公平,所以没有聪慧复杂的算法——Wikipedia的许多设定放到国内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眼中简直不可思议:用户页看不到贡献者的名字,无论写上几千字还是修改一个标点都是等价的贡献度量——一次编辑。于是PM们无不蹙眉,要如何体现用户成就感?要如何拉升DAU?

其实无论是CSS3还是HTML5,从计算机代码诞生的那一天起,主导权和标准都来自于西方。无论是极简还是扁平,优秀乃至惊艳的交互设计几乎都来自于欧美,正是那些井井有条的发布在Github上的代码和规整在wiki中的技术手册,引得国内无数PM们和程序员竞相折腰,趋之若鹜。维基软件和维基网站兴起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人量化分析与系统归纳思维习惯在互联网产品中的延续,Trello、Mindmanager、Viso等软件工具无不源自于看似呆板、龟毛、琐碎的思维与生活习惯——如果你是一个美剧控/影迷,一定可以脑补出无数贴满便签纸与钉满了图钉和绕线的背景墙。同样,维基和维基化的思维早已渗入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方方面面——版本控制、多人协作、SaaS、开源、任务管理、Buglist……处处都有维基的影子。

沙盒化产品的重要意义

其实前述众人眼中维基的“简陋”与“过时”,只是一款沙盒化产品的外在表相。所谓沙盒化产品,即重规则和轻玩法,犹如是互联网产品中的Minecraft。广袤天地,大有作为,轻重深浅,各得其乐。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最近热播的电影《火星救援》,一个用户初始化一个新的维基之时,面对的是白茫茫的主页和毫无头绪的UI,然而网站的背后却藏着深邃、高深的结构和功能。与被扔在荒芜火星平原的马特·达蒙何其相似?若想生存,你须有:

  • 良好的知识积累(美感、设计、逻辑)
  • 专业素养(一定的代码能力)
  • 卓越的学习能力(查询检索知识的能力)
  • 灵活的应变能力(发散性思维)
  • 乐观、开放的心态(心理素养)
  • 毅力与耐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做不出维基的)

5Mark面对的就是一个“火星大沙盒”

与国内一味弱智化、简单化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思路不同的是,维基和其他沙盒类产品/游戏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优化交互操作和培育用户习惯是关系非常微妙的两件事,如果你一直把用户当猪来养,那么用户退化的就会更加严重,长此下去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就会更加艰难。反之面向一个学习能力更强的用户群体,产品开发与设计则会轻松许多。以维基编辑与创作为例,优秀的维基编辑者可以通句读、善规划、懂设计、涉猎各种代码,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挑战全新未知的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一类人即使离开维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亦可以游刃有余。

中国到底有没有维基?

Ward Cunningham三准则是甄别维基的最直观标准,可以算得上是维基的广义定义,以此标准,知乎都可以算是一款维基化的产物,其实从诞生之初,知乎就有着诸多维基元素,我一直将知乎/Quora看成是“主观意见的维基化产品”。然而从严格的角度来说,由三准则衍生出的维基百科社区“五大支柱”可以算得上是狭义化的百科类维基(Encyclopedia)的定义:

  • 内容上:维基百科是综合类大百科类全书,不应是宣讲台(soapbox)、广告平台、出版社。是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的试验品,是信息的汇集,网络化的目录而不是简单的辞典、报纸、文档来源的堆砌。
  • 天性上:维基百科以客观中立的视角书写。
  • 参与性上:维基百科人人皆可编辑,人人皆可使用,人人皆可推广,但必须严守和尊重版权协议。
  • 用户关系上:维基百科的用户应当友好相处,互相尊重。
  • 维基百科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规定禁止和不宜进行何种行为,而不以“应当如何”的条款约束用户。

国内的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百科全书都基本符合广义的维基准则,但是以维基百科的严苛标准为准绳,则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精神与形式上最为接近的应属互动百科。

百度百科是不是维基?

我一直旗帜鲜明的认为百度百科绝不是真正的维基百科。我们不要轻视略显形而上的“五大支柱”,这五个原则是经过缜密思考,反复考验的黄金准则,他们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层面保证了一个维基类产品能够纯正自洽的运行与发展,以免堕入旁门:

以“支柱一”为例,此乃维基公信力根源之所在,一旦摒弃此原则,将维基作为价值观输出的场所甚至商家营销的广告阵地,对页面明码标价,这样夹带私货,真假难辨的“百科全书”岂不是滑稽。

再以“支柱三”为例,支柱二中强调的人人协力是维基能够产生运行的保证,也是UGC(用户生产内容)的优势,然而这一过程中必须严守版权,否则伤害了U(用户)的感情,优质的C(内容)要从何而来?反观百度,在版权上是十足的流氓主义,与欧美维基流行的GNU和创用CC不同,百度在“拿”的一端宽于律己——不会约束使用者是否侵权盗用文字、图像内容,甚至鼓励不写注释、不标明来源。在“发”的一端严以待人——任何未注明出处的内容均视为百度百科所有,不得擅自他用。维基从先天应是版权的自然同盟,而不是盗窃者。

6早期的维基多采用繁琐的GNU协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信息的自由流通 7创用CC只规定“被禁止的事项”,因此备受推崇

然而遗憾的是,从竞争之初,百度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依靠搜索引擎的垄断将互动淘汰出局。可以说中国最大的维基类网站,恰是最不具维基精神的,然而我们亦可辩证又精致地称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维基”。

维基文化在中国

维基文化在中国明显“水土不服”。其实个人一直反对将中文维基百科的凋敝归咎于GFW,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文维基百科最近一次被彻底墙掉是在今年4月份。而在墙外能够被自由访问的岁月中,亦没有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墙导致中文维基百科进度缓慢”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对于代码、沙盒化产品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学习能力是先天不足,“支柱一”所倡导的若干精神主义所导致的政策危机进而被墙,本土流氓势力进一步压缩了中文维基百科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大中文语系下诸多子派系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内斗亦消耗了大量社区参与者的精力、透支了潜在参与者的同情心与意愿。

真正令人值得反思的是维基、维基化思维为何难以生长这一客观事实,诚如上文中所言,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差别是深层的内在原因,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无法被忽视。借用被创投圈玩儿烂了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编维基这件事情一定是处在塔顶端的人才能做的事情,而中国的文化精英和有能力编纂维基百科的潜在用户往往不具备时间和、精力和从容的心态。换言之,至少当国内千万计的IT从业者不再需要朝九晚十的奔波忙碌,为了房贷而劳神的时候,维基才有可能悄然间蔚然成风。

无意于影射过往或者趋附历史,事实就是维基在中国已经错失了萌芽生长的最佳时机。从软件到平台,从百科到农场的经典模式已经无法再被复制,互动百科就是最好的例证。维基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另一种形式和道路,我认为从泛文化领域切入维基农场托管平台是最为可行,也是最为安全的方式。然而这一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艰辛,说成是一场悲壮的革命亦不为过。说“西体中用”不免流于投机,一本正经的说,我们追求的可以不是具体的模式和产品形态,而应是以协作、开放、平等为突出特征,以客观公正、严谨为准则,以点滴积累为模式的“维基文化精神”。以此为准则,一字一句皆为累积,一砖一瓦谁言无用?

我看维基的未来

移动化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维基的阅读场景已经逐步由PC向移动端转移,以wikia的数据来看,15年初约有50%的PV来自移动端,这一数字到日前已经达到了65% 随着各种尺寸、各种兼容标准的移动手持设备的出现,一些PC端精美设计的网站往往无力应付,过重的前端设计在嬗变的场景之前反而变成了累赘,标准日新月异,我们曾经熟悉的IE、Flash等等概念如今即将被时代抛弃,而得益于Ward Cunningham的泛用性准则,维基大巧若拙的极简设计则使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在经过响应式改造之后再各种平台之间游刃有余,穿梭自如。

8wikia历年来数据简图,深蓝色表示移动端PV占比

数据化

而以上仅仅是维基众多前瞻性智慧的表现之一,随着互联网对第一世界整合的完成(O2O),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网络化革命必将到来。如果说我们在第一世界中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摄像头与传感器来收取大数据,那么深藏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人脑与思维客体中的“数据”又要如何析取?无论怎样的智慧都要一个数据化的信息载体,在“读心术”能够商业化应用前,我们还是要鼓励人们通过键盘(未来或许是脑电波)来把内容“敲”进电脑里,这,就是维基的位置和存在意义。

扩展阅读——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9

 

第一世界:物理世界

Ÿ第二世界:精神世界

Ÿ第三世界:思维客体世界

模糊思辨与数据分析也许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但是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中,还太依赖于数据而非模糊,究其原因,我们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让人向机器靠拢(把“人话”转移成机器能理解的语言)的阶段,机器还无法真的“像人一样思考”。恰如你无法让机器懂得“少许”、“适量”到底是多少克一样,再玄妙思辨的道理也要化为1、0与编程代码。在这个大前提下,维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契合着我们目光所能及处不远的将来——在机器人与智能硬件的时代,再优越的算法离开了数据都是无米之炊,结构化、语义化的优质内容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将比金子还珍贵 。

模糊思辨与数据分析也许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但是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中,还太依赖于数据而非模糊,究其原因,我们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让人向机器靠拢(把“人话”转移成机器能理解的语言)的阶段,机器还无法真的“像人一样思考”。恰如你无法让机器懂得“少许”、“适量”到底是多少克一样,再玄妙思辨的道理也要化为1、0与编程代码。在这个大前提下,维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契合着我们目光所能及处不远的将来——在机器人与智能硬件的时代,再优越的算法离开了数据都是无米之炊,结构化、语义化的优质内容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将比金子还珍贵 。

10

英文互联网在过去的一个十年里已经积累了亿万数计的优质维基化数据,从天体物理学到天马流星拳,涵盖科学、文娱、多媒体各个领域。而以维基媒体基金会旗下的“Wikidata”为其最具前瞻性的代表,这一项目由微软创始人Paul Allen的 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 the 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以及Google共同捐资创建[6],致力于将维基数据整合成人机互通读写的信息数据库。而我们反观中文世界则是一地鸡毛,数量、质量、可信度都相当堪忧,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在Siri、Cortana中文本地化的过程中已经初现端倪,也许未来尚未开赛,我们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正是因为“维基”≠“维基百科”,正是因为我们基于一种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来看待维基,所以我们才有理由相信,维基百科的遭遇并不等于对维基宣判死刑。事实上在这个棘手的环境中做维基,是需要一些科幻和任侠精神的,往玄了说姑且称之为“信仰”,说的直白一点,我们还未到放弃的时候。

作者林家闻,灰机wiki co-founder、CEO

本文章由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引用与注释

  1. 跳转↑ http://c2.com/cgi/wiki?WikiHistory
  2. 跳转↑ Andrews, Lorrin (1865), A dictionary of the Hawaiian language to which is appended an English-Hawaiian vocabulary and a chronological table of remarkable events, Henry M. Whitney, p. 514
  3. 跳转↑ Diamond, Graeme (March 1, 2007). “March 2007 updat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Retrieved March 16, 2007.
  4. 跳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_(disambiguation)
  5. 跳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a
  6. 跳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data

青春

201305050816186902649041

 

作者: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图片来自网络

—————

新青年54,为你呈现.

梵高与高更的书信:艺术家的希望是如何破灭的

Vincent van Gogh and Paul Gauguin letter

将在克里斯蒂的巴黎拍卖场出售的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书信的部分。
这封由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合作执笔的手书信件,被写在廉价的学校练习本上却诉说着友谊和希望。写信时,他们俩的艺术生涯都正处于关键时期,信中表达了他们企盼为兄弟艺术家们,为一次新的文艺复兴,为那些现在公认的杰作,寻找到一个乌托邦。

然而,现实远没有如此诗意。信寄出不久后,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在世上最令人痛心的一次自残行为中,梵高割掉了他的右耳。这一行为,昭示了这荷兰人堕入疯狂和自杀结局的最后一着。

现在,这封由两位艺术家共同签名的四页信件,从私人藏品中流出,并将于12月在巴黎拍卖。预计成交价高达50万欧元(40.5万英镑)。

克里斯蒂拍卖行的专家Thomas Venning表示,文件让人们能窥探“在世上最出名的发生在艺术家之间的家政”。

“我的一生都在于书信打交道,而这封无疑是我见过的最伟大和最震撼人心的,”他说:“它让你进到他俩的屋子,进入那一刻他们的生活中去。”

“你可以想象,梵高只能坐下用廉价的纸写信,因为没有太多钱。然后,他对高更说:‘你来写完它吧’。”

信写在法国产的练习本方格纸上,写上埃米尔·伯纳德,一个给予他俩灵感的年轻先锋艺术家的地址。信写就于1888年11月的普罗旺斯阿尔勒。梵高在那里租了一个两层楼的私人住宅,拉马丁2号,它也是画作《黄色房子》的主题。

在经数月的拖延后,高更于一周前抵达这里,和梵高一同生活和创作了一到两年。当时,法国画坛正从印象主义向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转变,但梵高和高更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梵高的神经很脆弱,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像是被某种孩子般的行风所点燃。信中,他描述了对这位法国画家的初次印象。

“高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引起了我很大兴趣,我一直认为像我们画家这样时常弄得脏兮兮的职业,我们最需要那些有着劳动者的双手和胃口的人。他们比起那些颓废而枯竭的巴黎花花公子们,有更向着自然的品味,更富有情感和仁爱的性情。”

“现在,毫无疑问,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野兽般直觉,处子一样的生灵。在高更的身体里,血和性战胜了野心。”

他还补充道:“我们去了好几次妓院,很可能我们会常在那里作画。此刻,高更正在创作一副像我曾经画过的夜间咖啡馆一样的作品,但上面的人物是在己院里见到的。它一定会是佳作。”

“我曾两次创作一条白杨大道上的落叶,第三次是整条全都变黄的街道。”《阿里斯康》

梵高写道,他和高更正在讨论“一个由几位画家联合创作的,了不起的主题”,以及他“预感到的一个全新世界……和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将会在热带地区孕育。

在最后一页,高更则补充:“别听文森特的,因为你知道他太容易产生倾慕和放纵之情。而他预见热带地区的未来崭新一代,就我作为一个画家看来却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如果我有办法,我还会回去。谁知道呢?可能需要点运气……?”

八周之后的12月23日,他们的伙伴关系在激烈争执中告终。普遍认为,他俩因为梵高把那点微博的房租花在了妓女身上,又不肯戒了苦艾酒瘾而大肆争吵。

梵高以剃刀威胁他的“朋友”,他要割去自己的耳朵。不久以后,他被送进他待过的地一个避难所,并于1890年他37岁的时候用枪结束的生命。

高更回了巴黎后,在法国波里尼西亚建了一个画室,他死于1903年,终年54岁。虽然他们后来都有通信,但两人再也没有相见。

Venning说书信揭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个性,以及在他们关系中,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这一刻,是友谊,是乐观,是合作。看起来一切平静,同时他们短期内完成了许多作品。”

他又说道:“写完这封信后戏剧性的事件让它读来尤为悲伤。这是个让人肝肠寸断的文本。”

信是皮埃尔·贝莱德私人收藏,将于12月12日到13日在克里斯蒂的巴黎拍卖场出售。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詹姆斯•布坎南公爵:现代香烟之父

詹姆斯·公爵:一个制造雪茄的烟鬼

 

它(香烟)看起来是无害的,白色的,8厘米(3英寸)长,像孩子的手指那么宽——但没有其他产品像香烟一样被人们抵触。 谁发明了香烟,它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那他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呢?

美国外科医生奥尔顿·奥克斯纳回忆道,1919年,当他还是个医科学生的时候,他的班级被要求对肺癌患者的尸体进行剖析。当时,这种疾病是非常罕见的,并且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但在2000年的时候,每年约有11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单是香烟引起这种疾病的比例就占85%。

“香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致命的人工制品”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 普洛克特说,“在20世纪,它引起的死亡人数达到1000万。”

烟草史上的创始人约旦古德曼说道,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在指责别人时是很谨慎的,“但我很自信的认为,在香烟的历史上,詹姆斯·布坎南公爵——也被称为巴克公爵——应该为20世纪的香烟现象负责。”

公爵不仅帮助发明现代香烟,他还开创了营销和分销系统,使其在每一块大陆上都得到了成功。

在1880年,公爵24岁的时候,他加入了烟草企业,并得到一个合适的职务——制作卷好了的香烟。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一个小团队,扭转并结束了杜伦公爵的手卷香烟的时代。

两年后,公爵发现了一个机会。他开始和一个叫做詹姆斯·邦萨克的年轻技工一起工作,詹姆斯说他能让香烟制作机械化。杜克深信人们会喜欢抽这种巧妙制作的香烟,准确的说是机器制作的整齐匀称的香烟。

邦萨克的机器在烟草工业上实现了突破性的改革。

 

Bonsack's cigarette rolling machine

 

 

 

 

罗伯特·劳林说:“它其实是一根无限长的香烟,要及时剪成适当的长度。”这个开放性的结果意味着它必须要“化学添加剂来保持湿度。”他们添加了甘油、糖、糖蜜和化学物品来防止它们干燥。

妇女是自由的!(1929)

 A 1929 ad for Lucky Strike targeting women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 凯 杰克勒解释了在20世纪早期,女人是怎样被劝说抽上香烟的。

烟草工业遇到了难题。你不能以你的方式劝说女人抽烟——你必须改变原有文化的价值观。

一个女人在街角上抽烟是在糟蹋你的名声。一个有教养的女人永远不会在公众场合抽烟。

爱德华 贝尔内——其实是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家族的一员——忙着为美国烟草公司找出一个使女人可以抽烟的公共关系策略。

因此,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们雇佣了一群年轻的女性在第五大道上进行复活节游行、高举“自由的火炬”——她们的香烟。此后,这便成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但是保持香烟的湿润并不是邦萨克呈现给公爵的那套装置的唯一挑战。比起他工厂里的女工轮班最多卷200支香烟,这台新机器每天生产12万支香烟,几乎是当时美国五分之一的消费量。

“问题是香烟的生产量远多于销售量,他必须想办法如何捕获这个市场。”古德曼这样说。

他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找到了答案。公爵赞助赛事,在选美大赛上免费发放他的香烟,并在新“光泽”(第一部杂志)上为他的香烟发广告。他也承认:极具收藏价值的香烟卡和得到生产权利一样重要。仅在1889年,他在营销上就花费了8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亿美元)。

邦萨克保留了他机器的专利权,但为了感谢公爵在改良机器上的支持,他让出30%的折扣。

这种竞争优势,加上大力的推广——这是公爵早期成功的关键。就像他曾怀疑的那样,人们喜欢机动制作的香烟。它们有着现代感,并且更卫生——在竞争上,它优越于雪茄:雪茄是使用人的双手和唾液制造的。

但即便在到1900年的十五年间,美国的香烟消费量翻了两番,但仍有大量的烟草正在被咀嚼或者正通过烟斗和雪茄,它仍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

他挖掘到了香烟在与雪茄、烟斗密切相关的场所中的潜力,比如画室、餐厅等。不像烟斗,它可以很轻松的被点燃,且持续燃烧;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喝咖啡休息时也经常会抽香烟。

“香烟真的被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应用着,”代诉人说,“并且它更温和——这是一大讽刺,香烟被广泛的认为要比雪茄更安全,因为只是‘小型的雪茄’,对吗?”

商人的死亡?

Mikhail Kalashnikov (Getty), Robert Oppenheimer (Getty), Alfred Nobel (AP)

AK—47突击枪或卡拉什尼科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攻击武器。并被认为全球流通的AK-47多达1亿,但它的设计者,米哈伊尔 卡拉什尼科夫(已逝)为它已成为世界上游击队的选择武器的事实感到悔恨。“必须承担责任的不是设计者,而是政府,各国政府必须控制其生产和出口。”

罗伯特 奥本海默(主要的)和恩里克 费米一起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因为他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曼哈顿计划中对第一次开发出的核武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后,他成为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首席顾问,并对各国进行游说,控制核武器,试图避免核能的扩散。

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申请了甘油炸药和硝胺炸药的专利。在1888年,当一个法国新闻报社突然公布他的讣告时,报道者震惊的读到:“死亡商人已经死了…博士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一个通过寻找杀死更多人的方法而暴富的商人,昨天去世了。”有人认为,在1896年,他死的时候可能留下了269万美元(17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1亿美元,1.9亿英镑)来设立诺贝尔奖。

现在,我们知道香烟比雪茄更容易让人上瘾。事实上,我们吸入的烟雾——不是传统的雪茄——是更危险的。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确定肺癌和它的关联,在1957年在英国和1964年在美国分别发现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计算成本

A factory worker holds lots of cigarettes

 

 

一百万的烟民中,约有一个人的死亡是由香烟引起的。一个高12米(40英尺)的集装箱能装下10米高的香烟,这就意味着每个容器将导致大约10人的死亡。如玉溪的红塔山工厂【中国】要对每年2.5万到3万死于肺癌的人负责。这个数目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数目的两倍。

香烟制造商每出售一根香烟都会有一分的营利,这意味着一个香烟制造者的人生价值将会是10,000美元左右。

事实上,香烟的提升有益于健康。直到1906年,他们被列入制药百科全书,并证明他们有治疗咳嗽、感冒和肺结核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将肺结核和烟草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初,有一个反香烟运动,但比起健康,人们更关注的是道德问题。妇女和儿童的吸烟人数持续上升,并越过了道德底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在1890年到1927年,香烟在美国的16个不同的州被禁用了。

于是,公爵的目光转向了海外。在1902年,他和他跨大西洋的竞争对手烟草帝国联手成立了英美烟草企业。包装和营销策略将因不同的消费者而调整,但香烟基本保持不变。十多年前,在福特T型汽车发明前,公爵就有了这个世界性的产品。

“对他来说曾经的全球化和我们通过麦克伊香烟而了解的全球化是一样的。”古德曼说,“所有的甘松和星巴克——这些都被公爵和他的香烟领了先。”

在今天,香烟市场仍在全球遍及,虽然世界富裕地区的吸烟人数在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香烟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增加,这个导致香烟消费量的整体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人们,如果不采取有效性措施,在今后的30年里,将有一亿的人会死于和香烟有关的疾病——多于死于艾滋病、肺结核、车祸或者自杀的人。

烟草和全球化的诞生

 

An advertisement for Hataman cigarettes, a BAT brand

 

据说,公爵按照世界地图已经开始向中国进军,“在这里,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帝国。”

实现这一目标的是詹姆斯 托马斯。直到1952年,该公司被要求离开中国,英美烟草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降到50%以下。1912年,托马斯得到了6万~1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40万~230万美元)的薪金。

伍斯特大学的霍华德考克斯说托马斯是第一个了解中国并通过建立关系网和互惠原则在那做生意的西方人。首先,香烟是从美国进口的,但制造业很快在中国发展起来。对考克斯来说,与其转让生产技术,不如让产品从殖民贸易向现代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发展。

托马斯从美国带来了自己的销售团队,但他也不惜代价和中国商行合资来开发他的产品。这种生意方式成为了现今打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的模范。

但我们能责怪布坎南公爵什么呢?毕竟,没人是被迫抽烟的,即使他们知道一旦开始抽烟,它是很难被戒掉的。

在近期的一本杂志上的一篇随笔《控制烟草》中,罗伯特争辩说,在烟草行业工作的许多人都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我们必须意识到广告和那些卖香烟的便利店和药店很可能有致癌物质,在引起癌症的香烟公司工作的行政人员就像那些设计烟包的艺术家、公关和广告商们处理事情一样。”

对“大烟草”提起的成功诉讼往往会认为对烟草公司的产品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事实上,什么也没发生。但对死于1925年的布坎南公爵来说,却不一样。

“我不会把香烟的消费问题归咎于他。”他的传记作家,鲍勃 德登,一个热切地指出公爵的积极性格特征的人,这样说道:“他是个勤奋工作的人,他十分热爱他的工作。”

那些仍然在试图找出公爵的丑闻的人不妨想想他做过的好事。他给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圣三一学院投资了100多万美元,这所学院在1924年改名为杜克大学(为了纪念詹姆斯布坎南公爵和他的父亲华盛顿公爵,另外一个捐助者)。

但如果不是布坎南公爵,美国人今天是不是也会嚼烟?现代的运动酒吧门口还会有痰盂吗?

古德曼认为世界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机械化的卷烟生产。布坎南的机器不是唯一的原型,如果公爵不抓住这次机会,还会有其他商人这样做的。

“我觉得他既是个英雄又是个大恶棍,布坎南公爵是一位英雄基于他对市场的了解,对人的了解,对价格的了解,和对广告的理解。在种意义上,他不是个小人。”古德曼说。

然而公爵的伟大成就是作为一名香烟的大批量生产和全球化的缔造者,他的传奇故事仍会继续笼罩在争议的阴影下。

“他制造了全世界的香烟。”古德曼说,“就是这些香烟,一直是20世纪的问题。”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