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闻摘录

防止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团购形成市场垄断进入市县基层地区,严重影响群众利益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该局对于“防止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团购形成市场垄断进入市县基层地区,严重影响群众利益”建议的复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人大代表对社区团购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的关于“用严厉执法、强力监管为无序竞争的社区团购降温”和“对相关问题尽早界定、科学规制,依法约束有垄断倾向的资本扩张,让技术优势与消费需求、实体经济科学融合”等建议,对于我们健全平台经济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们十分赞同。

对于社区团购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出,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大举进入社区团购市场,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操作不合法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担忧。

一是破坏了现有供应链产业正常发展。以备受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武汉社区团购“百团大战”为例,在传统零售端,被迫打价格战造成相关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率双双负增长。在供应端,低价倾销引发品牌供应商遭遇跨省串货、低价外采、无发票竞价采购等乱象,伊利、可口可乐、金龙鱼等多品牌曾要求经销商对社区团购停止供货。

二是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社区团购平台存在巨额补贴、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情况。例如,某社区团购平台黄心土豆两斤售价1.29元,进货价为2元。同时,部分社区团购平台还存在采用价格欺诈手段诱骗消费者的情况。

三是挤压小摊主、小商贩等群体的就业空间,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资金、数据、流量等优势进军社区团购,以补贴低价形式抢占市场,容易对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线下社区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线下社区经济经营者多为农民、社区群众,风险承受力较低,受困于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无法快速转换角色从事其他行业,可能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战略部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周密制定工作措施方案,强化平台经济领域监管执法,治理成效逐步显现。”回复中提到。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到,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强化平台经济监管执法。依法查处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持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平台企业并购行为依法申报义务,依法严格审查平台企业实施的抑制创新的并购行为,及时制止“掐尖式并购”,保护有效竞争格局。

二是完善平台经济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推动《反垄断法》修订工作,完善相关配套立法,细化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规制规则。推动出台《禁止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若干规定》,完善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研究数据开发利用的法律边界,防范数据垄断,防止数据滥用,健全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规则。

三是全面提升平台经济监管效能。积极配合中央改革办、中央编办充实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力量,增强监管权威性。探索建立平台经济监管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强化平台经济监管专业技术支撑,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规范平台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秩序。推动行业监管、竞争执法和司法保护统筹,汇聚平台经济监管的强大合力。

四是全面压实互联网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履行责任的日常监管,加强合规教育和引导,督促平台企业加强自治,针对平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行政指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天眼”向全球分享宇宙视野,你知道它怎样看星空吗?

作者:齐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3月31日电(记者齐健)3月31日起,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把它拓展出的观察宇宙的视野分享给全世界。

“中国天眼”是迄今世界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灵敏度是此前世界第二大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2.5倍以上。天文学家根据灵敏度测算,它能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扩大约4倍,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目前已能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认为,在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结束57年的天文生涯后,中国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全球科学界开放,是认真地在拓展基础研究的“朋友圈”,把“中国天眼”拓展出的观察宇宙的视野分享给全世界。

天文学家介绍,射电望远镜观测的是肉眼不可见的电磁波,它“眼中”的星空,不是一张常规的由恒星和星云等组成的星图,而更像是一个由宇宙空间中各种电磁信号组成的数据库。专家曾预计,“中国天眼”10年中的数据存储需求接近1亿GB。

国家天文台给“中国天眼”确立了优先研究突破领域,其中银道面脉冲星巡天的目标,是通过对扫描星空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更新脉冲星和近邻宇宙的气体分布图像。截至目前,它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未来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000颗,甚至有望帮助人类发现银河系外的第一颗脉冲星。

据李菂介绍,“中国天眼”已发现的脉冲星,大部分来源于一种叫漂移扫描的观测模式。漂移扫描可以被称为“盲搜”,就像我们夜晚扫视星空一样。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天文学家可以对海量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

另一种常用观测模式叫跟踪,就像我们盯着一颗星星看。优先研究突破领域之一的仙女座大星系中性氢成像和脉冲星搜寻,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揭秘距银河系最近的代号M31的这个河外星系,另一方面天文学家希望通过跟踪来捕获银河系外的第一颗脉冲星。

拼多多董事长辞职,将探索基础研究

来源

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后将董事长职位交棒给现任CEO陈磊。在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黄峥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黄峥明确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解释这一重要决定时表示,因为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这既改变了拼多多,更催生了、锻炼了新一代的领导者、管理者,「是时候逐步让更多的后浪起来塑造属于他们的拼多多了」。

在致股东信中,黄峥认为,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传统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黄峥认为,拼多多自身还很年轻,还有很厚、很长的雪坡,还有比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空间,但如果要确保它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有些探索现在正当其时。作为创始人,黄峥希望结合自身兴趣,跳脱出来「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黄峥在致股东信中举例展望了自己辞任董事长后将长期致力的科研领域。比如,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探索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潜在的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控制,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标准化提升等等。

「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黄峥表示,这些基础科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突破「打掉中间补两头」的流通模式创新,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身体健康水平。

人民日报海外版:电子支付时代 我们依然需要现金

今年4月底,央行宣布将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消息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表示,在电子支付时代,纸币和硬币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还需要现金吗?

近年来,随着刷卡支付、手机支付甚至刷脸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现金交易数量和金额都在下降。进入2017年,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商将“无现金”概念炒得火热,“无现金社会”“无现金日”等说法一时充斥网络,一些拒收现金的案例频现报端。电子支付本是件好事,但也不能因此否定现金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现金在今天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这首先是由其法定地位决定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绝使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在各类支付场景中,现金的使用范围最广,不管使用者是谁,有没有开通电子支付,也不管支付对象是谁,任何人都不必担心无法用现金交易。现金体现国家信用,是交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要对拒收现金的行为坚决说不。尽管移动支付有其优势,但从应用场景普适性来看,还是现金最强。

其次,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于特定人群,在特定交易场景,现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发展水平不均衡,电子支付覆盖存在盲区和死角。现金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易市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无现金社会”并未全面到来。即使在一些长期推行电子支付的发达国家,现金也依然存在。从使用者角度说,一些中老年人用起手机支付来感到困难,有的没有智能手机,不具备使用条件;有的认为电子支付不像现金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觉得不安全;有的觉得用起来麻烦,还得麻烦子女指导。对他们来说,现金依然非常重要。此外,遇到手机没电、忘带手机、停电等情况时,现金交易的可靠性就凸显出来了。

除了交易功能外,现金还凝聚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的名片和国家形象展示的平台,具有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各国货币千差万别,有的上面印有开国领袖或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画像,有的印有当地物产与自然风光,有的印有本国人民的画像,不一而足。由此可见,现金在具有交易功能的同时,也是该国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乃至国家政治的生动呈现,这也是很多游客到国外旅行喜欢收集当地货币留作纪念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同支付方式有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使用场景,不可厚此薄彼,向现金举红牌,说“OUT”。中国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多元支付的和谐发展将是未来交易市场的主导趋势。

为什么互联网的英语应该是“internet”,而不是“Internet”?

作者:方可成 授權 新青年-Review轉載.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1649922

经常阅读外媒的人最近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从今年6月开始,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联社在内的多家美国主流媒体都做出了一个拼写上的改变——Internet(互联网)的第一个字母不再大写,统一改成“internet”。

这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争吵和拉锯的最新动向。尽管你的Word还在不厌其烦地把你输入的“internet”自动更正为“Internet”,但大I变小i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b9bb3ef463fac26c1fc31c67b67a6e80_b

在英语中,首字母大写的拼写方式往往被用于专有名词(比如生产iPhone的苹果公司Apple),而其他表示普遍事物的名词(比如树上结的苹果apple)则都是小写。所以,从“Internet”变成“internet”,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反映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互联网?它到底更接近苹果公司,还是树上的苹果?

小写阵营的决定性胜利

关于internet的首字母到底应该大写还是小写的争论,至少从2002年就开始了。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Joseph Turow把自己新书里的“Internet”都改成了“internet”。他获得了MIT出版社责任编辑的支持,《纽约时报》也跟进做了报道,但这种拼写方式并没有如他所愿成为主流。

概括而言,北美之外的媒体比美国媒体更早采用小写的i。《卫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BBC等英国媒体,以及《南华早报》、《悉尼晨锋报》等出自前英国殖民地国家(地区)的媒体,都早已加入小写阵营。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路透社还在坚持大写I。

新潮的网络媒体也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小写的internet,比如BuzzFeed、Vox、Quartz和Gawker。但也不尽然,比如赫芬顿邮报、FiveThirtyEight、The Daily Beast就属于大写阵营。

《连线》杂志的例子最为有趣。2004年,这家全球知名科技媒体高调宣布:“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大写internet这个词。”然而,仅仅两年之后,“Internet”又重回《连线》——因为这家杂志被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买了下来,新老板要求编辑们改回大I,直至今日。

虽然大写I和小写i的两个阵营不断来回拉锯,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有利于小写阵营的。语言学家Susan Herring曾经做过统计,她在检索牛津英语语料库(其中收录了大量语料,从学术论文到媒体文章到网站评论)之后发现:2000到2012年之间,平均而言,“Internet”的使用率比“internet”高一倍;然而,从2012年开始,“Internet”的领先优势急剧缩小,直到2015年底,“internet”已经追平。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的加入,是小写阵营的最新胜利,也是决定性的胜利。美联社的写作风格手册(AP Stylebook)被全球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奉为圣经,今年6月出版的新版手册会将internet的拼写方式迅速推广到全球。2

“留声机”也曾经被大写

为什么Internet会逐渐变成internet?语言学家给出了不少解释。

有人说,这是现代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简单、易用。比如,电子邮件原来被写作“electronic mail”,后来简写成“e-mail”,再后来,中间的小连字符索性也被扔掉了,“email”变成通用的写法。

同样,“Web log”变成了“weblog”,最后变成“blog”;“on-line”变成了“online”。人总是懒惰的,能省则省,能少按一下shift键也是好的。

也有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小写internet给读者带来的好处——在英语阅读中,大写字母就好像道路上突然出现的减速带,非常影响阅读和理解的效率。所以,能小写就尽量小写吧。

还有人发现,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其大写,后来随着该事物被普遍接受,人们又转向小写。留声机(phonograph)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刚出现时,P是被大写的。

互联网是和水、电一样的存在

这些技术层面的解释都有道理,但是从大I到小i的转变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其实,internet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是被小写的。根据1974年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这个词指的是任何由多台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后来,internet被大写,因为人们用它来指称其中一个具体的网络,也即脱胎于美国国防部项目ARPANET、后来发展成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国际互联网的那一个网络。Internet成了专有名词,指的不是任何计算机网络,而是我们所使用的那个网络。就好像美国人在提到宪法的时候,如果用大写的“the Constitution”,那么指的就是美国宪法;如果用的是小写的constitution,那么指的就是宪法这样一种普遍事物。

然而这样的区分在今天已经显得不合时宜。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这个互联网”、“那个互联网”的区别,我们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个互联网。这个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就好像如果全世界使用的都是同一部宪法,那么再区分“the Constitution”和“constitution”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大I变成小i,也是在重申互联网的公共性:它和水、电、天然气一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应该属于所有人,政府应该像提供水电供应一样提供互联网接入。水、电、天然气,没有一个是大写的,互联网也不应该被大写。

十几年前,当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教授Joseph Turow把自己书里的“Internet”都改成“internet”的时候,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把互联网这个词大写,看起来太像是某个商品品牌了,就好像是用Kleenex(舒洁)代替纸巾这个词、用Frigidaire(北极牌)称呼冰箱一样,有一种将公共品进行私有化的感觉。

在这个商业公司控制着绝大部分互联网流量、威权政府不断攫取所谓“互联网主权”的年代,有一批西方知识分子正在重提互联网的公共性。《纽约时报》和美联社在这个时候改变internet的拼写方式,或许能够提醒大家:互联网是小写的,因为它是水,是空气,属于全体民众;它不应被大写,因为它不再是政府项目,也不是商业品牌,不应被某个政权、某家企业占有。

(本文首发于端传媒)